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中胸盾片有黄色纵线(♀)或覆盖淡黄鳞(♂ );气门后区有鳞簇;腹节背板无完整的基白带。幼虫触角有细刺;头毛5-C都分多枝,不在头前端排列一横列;栉齿10个左右;呼吸管有与管相连的基侧突。
形态描述
雌蚊1)中型蚊虫。头:背面平覆宽鳞,近中央和下部的暗色,其余全白;后头有很多黄色竖叉鳞。触角梗节内面有小白鳞。唇基、喙和触须一致暗色。胸:前胸前背片具白宽鳞;后背片上缘具黄窄鳞,中部具宽鳞。中胸盾片覆盖黄色和带褐色的鳞片,前者形成固定的纵线 )①一正中纵线,在小盾前区分叉;②一对亚中线,在盾角附近中断;③一对侧纵线,沿肩窝外缘向后伸过翅基;④一对后肩线,从盾角内弯;⑤后亚中线相接。中胸侧板有翅前结节下,腹侧板上位和后位以及后侧片鳞簇。有气门后区和亚气门白宽鳞簇。足:股节暗色而腹面白色;中股和后股的白鳞区较前股的为广。胫节
1)未见实物标本,根据Lien (1967)描述(中国台湾标本)。
2)纵线系根据本种原记述的附图描述。
双翅目 蚊科(上) 库蚊亚科 139
和跗节全部暗色。腹:背板暗色;节Ⅰ具白侧纵条)节Ⅱ-Ⅶ有基侧白斑。腹板暗色,具基白带。
雄蚊与雌蚊不同点是:头背面完全平覆白宽鳞,稀疏地杂生有黄竖叉鳞;后头的竖鳞暗色。盾片稀疏地覆盖淡黄鳞,不形成纵线。腹节Ⅳ-Ⅶ背板的基侧白斑形成不完整的基带。尾器:腹节Ⅸ背板侧叶分开,各具5根刚毛;节Ⅸ腹板前缘具4根长刚毛。抱肢基节背基内叶有密生的长刚毛。抱肢端节较长;指爪长,位于末端。小抱器刀叶略宽,从末段到末端尖削。
幼虫头:触角细长,略向内弯,有稀疏细刺;1-A位近中央,分6-8枝;有细侧枝。头毛1-C细长;4-7C都发达,分枝都有细侧枝;4-C分8细枝;5-C位于6-C内后方,分8-9枝;6-C分8枝;7-C分10-12枝。腹:栉齿10个,排列成不规则的一行,尖削,基部有繸;栉齿旁体壁有稀疏微刺毛。呼吸管有发达的管基突;长为基宽的3倍(压扁标本);梳齿26-27个,各有一大和少数较小侧牙;1-S位于中央之后,分5枝,有细侧枝。尾鞍不完全,有细刺;腹毛1-X分2-3细枝;2-X分6-7枝;3-X单枝;4-X 8株,各分5-6枝,其中2-3株在栅区之前。肛鳃比尾鞍略长,背鳃较几腹鳃为长。
形态描述
雌蚊1)中型蚊虫。头:背面平覆宽鳞,近中央和下部的暗色,其余全白;后头有很多黄色竖叉鳞。触角梗节内面有小白鳞。唇基、喙和触须一致暗色。胸:前胸前背片具白宽鳞;后背片上缘具黄窄鳞,中部具宽鳞。中胸盾片覆盖黄色和带褐色的鳞片,前者形成固定的纵线 )①一正中纵线,在小盾前区分叉;②一对亚中线,在盾角附近中断;③一对侧纵线,沿肩窝外缘向后伸过翅基;④一对后肩线,从盾角内弯;⑤后亚中线相接。中胸侧板有翅前结节下,腹侧板上位和后位以及后侧片鳞簇。有气门后区和亚气门白宽鳞簇。足:股节暗色而腹面白色;中股和后股的白鳞区较前股的为广。胫节
1)未见实物标本,根据Lien (1967)描述(中国台湾标本)。
2)纵线系根据本种原记述的附图描述。
双翅目 蚊科(上) 库蚊亚科 139
和跗节全部暗色。腹:背板暗色;节Ⅰ具白侧纵条)节Ⅱ-Ⅶ有基侧白斑。腹板暗色,具基白带。
雄蚊与雌蚊不同点是:头背面完全平覆白宽鳞,稀疏地杂生有黄竖叉鳞;后头的竖鳞暗色。盾片稀疏地覆盖淡黄鳞,不形成纵线。腹节Ⅳ-Ⅶ背板的基侧白斑形成不完整的基带。尾器:腹节Ⅸ背板侧叶分开,各具5根刚毛;节Ⅸ腹板前缘具4根长刚毛。抱肢基节背基内叶有密生的长刚毛。抱肢端节较长;指爪长,位于末端。小抱器刀叶略宽,从末段到末端尖削。
幼虫头:触角细长,略向内弯,有稀疏细刺;1-A位近中央,分6-8枝;有细侧枝。头毛1-C细长;4-7C都发达,分枝都有细侧枝;4-C分8细枝;5-C位于6-C内后方,分8-9枝;6-C分8枝;7-C分10-12枝。腹:栉齿10个,排列成不规则的一行,尖削,基部有繸;栉齿旁体壁有稀疏微刺毛。呼吸管有发达的管基突;长为基宽的3倍(压扁标本);梳齿26-27个,各有一大和少数较小侧牙;1-S位于中央之后,分5枝,有细侧枝。尾鞍不完全,有细刺;腹毛1-X分2-3细枝;2-X分6-7枝;3-X单枝;4-X 8株,各分5-6枝,其中2-3株在栅区之前。肛鳃比尾鞍略长,背鳃较几腹鳃为长。
生物学
生态习性 幼虫在海拔2400m的树洞中采获,采获时水面尚有冰冻(Lien, 1967)。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分类讨论 黄线伊蚊与印度的漫散伊蚊(Ae. suffus)非常近似,很可能是同种的伊蚊。
检视标本总数:1L.
检视标本总数:1L.